[欧美经典歌曲100首怀旧]广彩文化室内设计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欧美经典歌曲100首怀旧,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广绣、广彩、牙雕的历史
- 2、岭南有什么特产
- 3、广彩的阶段特征
- 4、广州3000元左右的特产礼物多谢
- 5、怎样从底款划分中国广彩瓷器年代
广绣、广彩、牙雕的历史
广锈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粤绣始于唐朝。关于广绣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据史籍记载,唐代一个叫卢媚娘的14岁的广东姑娘在一幅一尺见方的丝绢上绣出一卷佛经《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而且点划分明。这个故事说明广绣的历史是多么悠久绵长,技艺是多么的卓越超群。广绣发展到明代,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手工业之一。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个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献给国王而得到重赏,广州绣品从此扬名海外,每年均有不少产品输出国外。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葡萄牙人克罗兹看到珠绣花鞋等一些广绣工艺品而发出“绝妙的工艺品”的惊叹。当时广州刺绣艺人已经达到极高水平,能够娴熟地和创造性运用绒线绣,用孔雀毛、马尾作线缕和勒线,用金线和银线刺绣。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广绣业的繁荣时期。英国商人开始来样加工。由于来样设计色调丰富,突出了西洋画的艺术风格,运用了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故对广绣产生深远的影响。广绣开始从民间小作坊小批量生产逐渐向商品生产发展。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的广绣绣品大量生产,使之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
到了清朝中叶,由于粤剧和粤曲的繁荣,使广绣又增加了一类新品种——粤剧戏服。当时广州状元坊制作的戏服已享誉国内,连宫廷戏班也慕名前来定制。乾隆年间广绣业已成行成市,绣坊、绣庄多达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清末民初时期广绣业依然保持发展势头。民国十八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竞赛中,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作品参展,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参考http://www.guangzhoustory.com/Html/G/G_8/2005112305112311532626134.htm
广彩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顾名思义,所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作为广州彩瓷初期产品的珐琅彩,以其高贵艳丽的特色,备受中外富豪贵族的喜爱,清廷列为贡品,外国一些王室贵族派官员专程来广州求购。后来干脆由欧洲商人带来彩瓷图样由中国商人按要求制造,专供出口。那时广东商人从景德镇运来瓷坯,采用江西粉彩技艺仿照西洋彩画的方法加以彩绘,再焙烧而成。后来广彩艺人继承明代彩瓷的艺术特色,吸收西洋画法,绘上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图案,逐渐形成独特的岭南艺术风格,并将许多图案固定下来,成为广彩的传统花款,例如花篮、龙凤、彩蝶、金鱼、古装人物等。最常用的构图是用花边图案围出若干形状各异的空格,在空格内绘以花卉、物景和人物。也有不设圈格,进行满花彩绘,表现一花多姿,百花齐放的画图。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瓷器在世界畅销,广彩瓷出口量亦不断扩大,生产迅速发展。广彩瓷逐渐与铜胎烧珐琅分离,成为独立的行业,并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成立了行会组织“灵思堂’。广彩产品亦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欣赏艺术瓷的彩绘技法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内容多为人物花卉,亦有外国油画的西方风景、人物和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壶、盅等,加彩方法简单、豪放、富于民间装饰风味。
【广彩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年代】
(一) 广彩产生的历史条件
清王朝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时期。中国的陶瓷生产,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这就给陶瓷的外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中国陶瓷史》载“从十七世纪下半叶开始至十八世纪的清代前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不仅作为日用品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而且在贵族上层间,优质的中国瓷器已经作为夸耀财富的手段。在1713—1740年间,普鲁士皇帝选皇后,曾以六百名撒克逊龙骑兵和临近的君主换取一批中国瓷器,以为他的婚礼增色。”清朝政府在消灭了沿海抗清势力后,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扩大对外贸和交往。欧洲很多国家被允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最早获得这一权利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715年),法国于1728年、荷兰1729年、丹麦1731年、瑞典1732年也都先后设立了贸易站,这就进一步为中国瓷器的大量外销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1)。随着中国瓷器贸易的发展,除了原为国内市场需要所生产的一般瓷器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订货合同根据外商的需要特地生产的。广州是当时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外商云集,一些商行可直接接受外商的订货,这就给广彩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广彩产生的年代】
广彩瓷器产生的年代问题应从如下几方面来探讨:
1、 见于文献记载的有:
(1)嘉庆年间兰浦著《景德镇陶录》说:“广窑始于广东肇庆阳江县所造,盖仿洋瓷烧者,故志云,阳江县产瓷器常见炉、瓶、、浅碟、碗、盘、盒之属,甚绚彩华丽,惟精细雅润不及瓷器,未免有刻眉露骨相,可厌,然景德镇唐窑曾仿之,雅润足观,胜于广窑。(2)”《陶录》所说,显然是把阳江窑、石湾窑和广彩相混。“盖仿洋瓷器者,常见炉、瓶、浅碟、碗、盘、壶、盒之属,甚绚彩华丽。”其特点当是指广彩瓷,“惟精细雅润不及瓷器”,应是指石湾陶器,因广彩本身就是瓷器,并是景德镇来的素白瓷,无所谓不及瓷器可言。(2)光绪年间寂园叟著《陶雅》云“广窑有似景德镇者,嘉道间十三行开办,初筑有阿芙蓉馆,其所设茗碗皆白地彩绘,精细无伦,且多界画法,能分深浅也。”又说“嘉道间鸦片烟馆始设于广东馆中,所用茗具,皆画以洋彩,工细殊绝,并于碗上题字曰:‘粤东省城十三行’门曰‘靖远’,曰‘豆栏’,又题字曰‘粤东海珠’”,凡十有五字,其碗盖之上别题句曰‘美味遍招云外客,清香可引洞中仙’。或曰广窑也,非景德镇所制(3)。此段记载,笔者最近在《鉴赏家》中见到一‘广彩十三行图碗’正相吻合,只是缺盖(4)。我馆并争得苏州博物馆同意,拍得该碗照片附后(图1)说明《陶雅》所描述广窑瓷器正是广彩瓷。(3)民国初年刘子芬著《竹园陶说》讲:“《陶雅》则称或谓嘉道间广窑瓷地白色略似景德镇所制,审其言实即粤人所称河南彩或曰广彩者。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工者,故有河南彩及广彩的名称。此种瓷器始发于乾隆盛于嘉道(5)。”(4)1936年吴敬业、辛安潮著《中国陶瓷史》说:“广东广窑,模仿洋瓷,甚绚彩华丽,乾隆唐窑曾仿之,又尝于景德镇贩瓷至粤重加彩画,工细殊绝,以售外洋。”(5)1955年童书业《广东窑的瓷器》说“还有一种称为‘广绘’的瓷器,是广东商人,从江西贩来江西景德镇白色瓷器,在广东本地加上西洋画法的彩绘,它与一般所谓‘广窑’瓷器也非一物,广彩是乾隆年间才有的,至于仿洋瓷烧制的‘广窑’,更无其物,它是出于清代人的流传的。”(6)冯先铬等人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清代瓷器输出一节中谈到:美国旅行者William Hickey于1786年(乾隆三十四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工场,描述说:‘在一间长厅里,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上的图案,并润饰各种装饰,有老年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这种工场当时竞有一百多个,这也说明外销瓷数量之大。(7)1963年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著《中国的瓷器》载:在法国,17世纪后期,法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派人到中国广东订做带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
综上所述《陶录》、《陶雅》、旧《陶瓷史》均把广彩混称为“广窑”器,但所说纹饰特征当是指广彩瓷器,三者对广彩产生的年代虽无肯定的提及,但《陶录》、旧《陶瓷史》都说乾隆时唐窑曾仿之,《陶雅》说:“嘉道间为外国开设的十三行陶芙蓉馆就有广彩瓷器出售。三者至少说广彩在乾嘉时就有生产。《竹园陶说》就肯定的说:“广彩始于乾隆。”冯先铬等编著的《中国陶瓷史》引自外文的资料更明确的说:美国旅行者于1769年(即乾隆34年)为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加工场,约二百人正忙着描绘瓷器的情形。说明广彩瓷器的生产此时已相当繁盛。《中国的瓷器》谈及早在十七世纪后期的康熙年间,法国人就到广东订做瓷器,这是有关广彩生产年代最早的记载。
2、 见于著录的广彩实物照片计有:
(1)《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的雍正时期的“牡丹长春花中盘”、“牡丹广彩大盘”、“锦地开窗二中盘”,乾隆年间的花果二中盘(6)。(2)1948年广东文物展览会编印《广东文物》上册中的乾隆年间“广彩水壶”、“广彩碗”(7)。(3)《民间藏珍》一书中的康熙广彩花碟(附图2)、“乾隆广彩花卉碟”(附图3)嘉庆时广彩碟(8)。至于“康熙广彩碟”经询问见过该碟的主编赵先生,说当时定得高了些。从该碟器型、纹饰看,似为雍正时较确切。
3、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八十余件旧广彩瓷器来看(9),最早的是雍正时期的,共五件。其中广彩开光人物盘中瓶,为白沙底,是雍正时期的典型的造型(图4)。属于乾隆时的有十三件,麻色织金外国风景盘(图5)、桨胎奖杯瓶(图6)是其代表。嘉道时期的十五件,带款广彩花鸟盘(图7)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属于晚清至民国的有50件。
从以上所述文献记载、照片、实物资料看,乾隆年间已有广彩生产是毫无异议的,不但文献记载多为乾隆之说,实物遗留下来亦相当丰富,说明广彩瓷器到乾隆时已很有名,并创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在一些陶瓷著作中把它作为“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点记载下来。广州织金彩瓷厂三代都是广彩艺人的赵国垣艺术大师还提到,在乾隆戊戌年间广州彩瓷艺人还成立了“灵思堂”(10),即广彩工人的行会,设在广州文昌路毓桂坊三巷,直至抗战期间才拆掉。至今附近广彩工人老户还有不少仍操祖业。亦可作为广彩瓷在乾隆年间亦有相当发展的一个佐证。一切事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发展而来的,广彩瓷器也不例外,不会突然就冒出广彩这一有独特艺术特色的彩瓷来,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广彩瓷的生产年代早于乾隆亦是肯定的,因为已有实物为证,亦有文献记载,雍正时已有部分广彩瓷器遗存下来,且初具广彩风貌。康熙时已有法国人来广州订做彩绘瓷的记载。广彩瓷厂老工人技师赵国垣、司徒宁还提供了广彩早期时的材料,他们说:相传广彩在康熙年间已开始生产,只是初时的工人、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的。最早来广州的彩瓷艺人是杨快和曹琨,他们在广州授徒传授加彩技艺、发展广彩。后来人们还将杨快供奉为广彩的祖师爷,把农历八月初四定为师傅诞,广彩艺人入行拜师都选这一天,并已成为惯例,直到解放后才取消了这一行规。按此推断,开始在广州加彩的瓷器应是和景德镇的五彩、珐琅彩和粉彩差不多,很难认出那些是在广州加彩的瓷器。故所见康熙广彩瓷器传世的甚少,可能就是这一原因。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比如外国的来料加工,工人们慢慢的了解到外人所好,吸收了他们的艺术特色,在广州时间长了,加上广东一年四季如春,花鸟、草虫的图案亦会反映到瓷器彩绘上,所绘纹饰的颜色当然也会不断改变,直到创造新的颜色品种来,才和景德镇彩瓷有了区别。雍乾时的广彩风貌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故此说广彩瓷始于康熙,雍正已具广彩风貌,成熟于乾隆。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589548.htm
牙雕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的广州牙雕以广州为代表,故称之广州牙雕,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1642.html
岭南有什么特产
岭南特产有原汁原味的云吞面、牛腩粉、布拉肠,鲜嫩豆腐花, 爽口钵仔糕,大良双皮奶,潮汕功夫茶,还有牙雕、木雕、玉雕、广彩、广绣、竹艺、石湾陶瓷、新会葵艺、肇庆端砚、阳江风筝、佛山木版年画、郁南手指画等。
古代岭南,由于山高岭峻的阻隔,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与中原地区“以农为本”的模式相同,农作物为五谷,尤以水稻为首。岭南的种植历史相当悠久,在英德考古出土了1.4万年稻谷文作物印证了岭南的农耕历史。除水稻以外,岭南水网纵横,气候温和,养鱼、种果、种桑、育蚕,重视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
岭南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以广东省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时数载1450小时-2300小时之间。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冬季大部分地区以北至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大;春秋季为交替季节,风向不如冬季稳定。
岭南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森林植物也为动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岭南动物种类较多,是全国动物最繁盛的地区之一。
来源:——岭南
广彩的阶段特征
广彩到了清代后期的道光至光绪时期可说已达到了繁盛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这时的颜料已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使彩绘更加丰富艳丽。
在装饰花式设计方面,已改初期的“岁无定样”,而成为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合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这时更发展,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程式,可以运用到所有的产品构图上去,如整套的餐具,放在盘子上合适,放在碗上也合适,放在汤匙、小碟上都合适,使整套餐具的纹样既完整又统一,布局整齐,并可容纳时果花卉、鸟雀虫鱼、人物、山水等题材内容于一件产品里面,因为碗、盘、碟等产品中心用一夹金圆圈,采用十字开幅,开四斗方,加上花果、蝴蝶织金作地,就可以千变万化,同时纳入一个固定的程式,易批量或整套生产,中心夹金圈内可以写花、鸟、石,也可以绘上外国商标或洋行的徽章,适应性比较强,这样就促进了广彩瓷的大力发展,在生产上可以有分工,各司其责。其代表作品如清道光年制款的豆青地广彩花鸟蝴蝶纹盘(图7),盘内画满了各式各种形态的花、鸟、蝴蝶等,画工精细,色彩鲜艳,有明显的广东特色,名为“满地式”。另一件是同治广彩人物双鹤耳大瓶(图8),开光内画人物小景,人物形态各异,画工精绝,广彩界称为“同治彩”的便是此类。此瓶不但颜色丰富,金彩亦多,真可谓“金碧辉煌”,应是这一时期的广彩瓷的代表之作。光绪人物花鸟盘(图9),采用十字开幅,开四个斗方,以花果、蝴蝶作地,光内绘花鸟人物,两两相对,中心一夹金圈,内绘花鸟(亦可绘上外国商标),此种花式可千变万化,易于批量生产,行业上称为“织金人物羽毛”的便是此类。 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旧广彩实物数十件,从纹饰造型来看,亦是多为了外销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如:乾隆广彩洋人盘,乾隆麻色织金外国风景盘(图5)等,从彩色到纹饰都是欧洲人所喜爱和常见的;有专用欧人的稿本或商标作图案的,如:乾隆浆胎广彩印花开光奖杯瓶,乾隆葡萄牙皇族文章盘,同治广彩织金葫芦商标盘(图14),都应是西商或外洋来样专门加工的;还有一些不但图案是洋的,器物样式也是洋的,可能就是欧洲商人拿来的模式在景德镇订做,然后在广州加彩的。如光绪广彩麻色菱角肉型双鸟纹果盘,广彩八角带盖花插等均属此类。除以上所举的各例外,还有半中半洋的图案,如乾隆广彩锦地开光神父传教大碗,画面为一神父打扮的洋人,另有一些群众似是在听传教,还有一洋狗,显然此件广彩瓷器亦是为适应欧美人士的口味而绘制的。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广彩”和外销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会出现广彩这一品种,可以说就是外销的需要,文献记载也无不和外销有关。广彩纹饰图案的设计,好多是仿西洋画法,故说广彩瓷器即外销瓷器。
总的来说,广彩瓷器的产生,是从中西贸易的外销瓷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和外销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它是因外销的需要而发展,它的生产亦是为了外销,所绘彩绘亦是适应外商的需要和所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瓷。它既有我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可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们辛勤劳动的硕果。它已赢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当今销售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
广州3000元左右的特产礼物多谢
广州特产 西关鸡仔饼 相传此饼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广州有名的特产。 主要成分:精面粉、花生、猪肉等。参考价格:10元/250克。小贴士:广百、广州王府井有售。 老婆饼 老婆饼又名冬茸酥,由广州莲香楼独创。主要成分:面粉、芝麻、椰茸、冬瓜茸。参考价格:1元/个。小贴士:莲香楼有售。杏仁饼 杏仁饼 始创于1918年,因其外形似杏仁得名。 主要成分:绿豆粉、鲜鸡蛋、杏仁。参考价格:4~7.5元/200克。小贴士:广州王府井、广百有售。 猪油糕 猪油糕当初创名时取其软滑、滋润之意,实质不含点滴猪油。主要成分:葡萄糖、淀粉、花生。参考价格:4.8~7.8元/200克小贴士:广州王府井、广百有售。 沙河香米饼 此饼在清初已享誉南粤。主要成分:香米粉、鲜鸡蛋、花生仁等。 参考价格:7.5元/200克。 小贴士:广州王府井、广百有售。 从化荔枝干 可作口果,也可与鸡、鸭、鹅、猪等肉类煲汤,也可煲粥、浸酒等。参考价格:每包从15元至38元不等。 销售点:广百四楼超市。 沙湾姜埋奶 该食品驰名省港澳,获得国家专利发明证书。 主要成分:水牛奶、鲜姜。参考价格:16.90元。销售点:广百四楼超市。沙湾姜汁撞奶及双皮奶主要成分:牛奶、鲜姜、白砂糖。参考价格:14.10元。 销售点:广百四楼超市。 下面是水果类· 番石榴 原产美洲,引入广州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海珠区、番禺和增城市等地。品种有下?种、早熟日、宫粉红、金红、出世红、七月熟等。果多成葫芦形,青色或浅黄色,清爽香甜,风味独特。既可鲜食,也可制成石榴汁罐头或软包装饮料。著名的有大塘番石榴。 ·杨桃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素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 。其主要品种有"崛督(平顶)甜杨桃""尖督(尖顶)甜杨桃"、"酸杨桃"三种。而最负盛名的当数芳村区花地所产的杨桃。 杨桃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浆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质以7月开花,秋分果熟的为最佳,产量也最高。中秋前后为杨桃的旺产期。 ·芒果 芒果是漆树科芒果属,享有"热带果王"的美称。芒果树是常绿乔木,树高10-20米,主根粗大,树冠圆头形。果实呈球状或肾脏形,淡绿或淡黄色。其果肉汁多味甜,可鲜食或制成果脯、榨制芒果汁。广州芒果品种主要有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绿皮芒、土芒等。其中,白云区石井镇夏茅村出产的"夏茅香芒",是驰名中外的优质芒果品种。"夏茅香芒"除果肉柔软香甜外,剥去皮后,肉质干爽,易于贮存和携带。据说,夏茅香芒于清康熙年间从外地引进种植,后来因质量上乘而被定为贡品。现在,真正的名牌香芒树只有数株,每年收果只有一千数百斤,极为珍贵。 ·白榄 增城还出产白榄,可以制成各种凉果小食,如我们平日爱食的甘草榄,化皮榄,桂花榄和卫生榄等,就是用盐渍,用糖腌,或加上香料与食用色素等,经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 ·乌榄 乌榄和白榄合称橄榄,是增城市的特产。 乌榄是"增城四宝"之一(另三宝是挂绿荔枝、丝苗米、凉粉草),它全身是宝:榄肉制榄角、榨油;榄仁可作菜肴,又是点心的上好配料;榄核是著名工艺品榄雕的原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乌榄共有30多个品种,其中以西山、羊角、黄肉、鹅膏、三方、油榄仔最为著名。 ·万顷沙的香蕉 香蕉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栽培中数量仅次于柑橘、荔枝、菠萝。 我国栽种香蕉有2000多年历史,广东除东莞、中山、新会、顺德之外,还有番禹和广州市郊。 香蕉是芭蕉科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果树,每株抽蕾结果一次,每株香蕉生十余梳,每梳果实10一15只。其果肉软甜可口,独具香气,有润肠通便、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番禹万顷沙的香蕉产在沙质泥土上,其果具有浓郁的香味。广州名水果中,同属蕉类还有大蕉,万顷沙除盛产香蕉外,也盛产大蕉,其“红嘴绿鹦哥大蕉”是大蕉名贵品种之一。其蕉果色泽金黄,蕉边有一条绿线,熟透时蕉柄仍保持青绿色,果实顶端呈紫红色,故得此名。 ·潭州白蔗 番禺市盛产甘蔗,有“糖都”之称,而潭州镇所产的白蔗更是驰名中外。潭州白蔗色泽青白,皮薄肉脆,汁多清甜,纤维少,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岭南盆景 岭南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再现岭南大自然神态的艺术品。岭南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它风格独特,多姿多彩,顺乎自然,以富于自然美而见长,生活情趣十分浓厚。 岭南盆景的制作多选用亚热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品种有月桶(九里香)、雀梅(酸味)、福建茶、山桔、榆树、梳子花(水横枝)、满天星等,广州人称这些为"树仔头"。 岭南盆景的构图形式有多样:单干大树型,双干式,悬崖式,水影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合植式等。除了树桩盆景之外,还有制作石山盆景的。石山盆景中的石材主要是英石、方解石、珊湖石、砂积石等,尤以取自英德市的英石为多。英石是广东的特产,其石具有皱、瘦、透的特点。 岭南盆景在广州地区有着广泛基础,在居民家中厅堂或阳台上,在公园长廊或道路两旁,在清平市场的盆景集市里,到处都可见到岭南盆景的艺术。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流花湖畔的广州西苑,被称为"盆景之家",这里芸草了代表岭南派盆景风格的许多精品,供游人观赏与购买。此外,广州不少旅游景点都有盆景展览并出售,如兰圃、陈家祠、广州文化公园、光孝寺、华南植物园等。广州著名园林酒家如甫园、北园和泮溪酒家,摆放着各式盆景,姿态万千,使酒家更显得古朴雅致。 ·广州木雕 木雕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棒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如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便处处体现着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和棒木箱最为有名。以红木家具为例,它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和木质结构工艺,具有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细、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结构坚固、经久耐用等特点,是东方式厅堂的高档实用艺术品。 红木分为酸技和花梨木两大类。红木家具的制作是用入棒方法,不用钉子。雕工主要有浮雕(凸花)、通雕(通花)和刻线沉雕(凹花)三种q红木家具也有花瓶、瓶座、宫灯筹工艺产品,习惯称为"红木小件"。红木工艺九龙床是近年来创新产品的代表作之一,其雕刻设计别出心裁,靠背上雕刻的九条游龙大宵呼之欲出之势,真可谓是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 ·广州玉雕 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玉器首饰以名贵的缅甸翡翠玉料制作,目前已经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镯等三大类产品。玉雕摆件多采用缅甸蒲翠玉、新疆白玉、珊湖、孔雀石、水胆玛瑞和蛐玉、信宜玉等名贵玉料雕琢而成。玉雕摆件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瓶罐,还有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航、宝塔、素炉等高级工艺品。尤其是玉球,其构思独特,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20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广州南方玉雕工艺厂是一间专门生产各类玉雕制品的厂家。 ·广州牙雕 该工艺始于晋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广州牙雕制品主要有人物、饰品、山水盆景、花鸟虫负和文房四宝等。其传统的名品有:牙球、牙筋、花瓶等,而以牙球最为著名。从雕刻手法上分,广州牙雕主要分为圆雕和通雕两大类:圆雕用以制作实心、立体工艺品,如人物、动物.山石风景等;通雕用以制作花肪、花瓶、花塔、蟹笼、牙球等通透玲珑的品种。大新路广州象牙工艺厂是驰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厂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彩 广彩是广州彩瓷的简称,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大都采用我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我国轴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 广州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袖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彩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在洁白的瓷器上手工艺人织上金线,如万缕金丝织在宝石上,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生产广彩用的自瓷胎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广东各大瓷区。广彩有大红、水青、大绿、鹤春、艳黑、双黄等20多种颜色,采用织、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种彩绘技巧,在自瓷胎上绘制出优美的花纹图案,然后放进电窑中在800℃左右的高温中烧制完成。 广彩的彩绘工艺工序有七道:描线、填色、织金、填绿、斗彩、包金口、烧花。广彩的图案设计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广彩的产品主要分陈列艺术瓷、日用欣赏瓷、工艺瓷三大类。广彩中的工艺瓷共有5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式。 ·绒绣 绒绣以绣画为主,现有其代表作、大型绣画《孔雀紫荆》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广东厅。 金银线绣是将金、银丝盘绕出图案后以绒线固定,有的还将主要图案如龙、凤等用棉条垫高,使之突出,金碧耀眼,且动物逼真生动,其中钉金龙风褂裙;是长盛不衰的出口产品。珠绣产品常见的有挂画、手袋、服装、王艺鞋、腰带等,颇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机绣是以衣车代替手工的绣法,产品多为枕套、床罩、台布等日用品,其中机绣的"女蟒裙"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的“优秀新产品奖”。 ·广绣 广绣又叫粤绣,是广州及邻近的南海、番禹、顺德等地民间刺绣工艺品的统称,它与苏绣、湘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百鸟朝凤》和双面绣《金鱼》是其代表作。 广绣已有20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始创于古代的黎族,与黎族的织锦同出一源。广绣以构图饱满、色彩富丽、形象传神的风格和纹理清晰、针法善变的特色闻名于世。 广绣的品种有服装、日用品、装饰品、欣赏画、戏服等几种。通常说来,广绣可分为绒绣、金银线绣(即盘金绣,俗称钉金)、珠绣、机绣四大类。 现在,广州绣品工艺厂、中华戏服工艺厂、广州机绣厂等是广绣的主要专业生产厂家。而广绣发展到了今天,品种目趋增多,例如有刺绣、织锦、抽纱、机绣、绣衣、通锦绣、珠绣、手工编织等品类。尤其是珠绣中的珠绣鞋和珠绣晚礼服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产品远销欧、美、澳、亚洲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 ·石硖龙眼 龙眼,正名叫做桂圆,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春天开花夏日结果。其果球形,壳淡黄色或褐色,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是岭南佳果之一。连壳的龙眼还可加工焙晒成龙眼干 (即桂圆肉),是一种具有镇静、滋补功能的药材。 龙眼原产中国,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现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增城、番禹和花都市都广种龙眼,其品种有乌圆、石峡、水眼、米仔眼、圆眼等,其中尤以海珠区新沼镇小洲村出品的石硖龙眼最为出名。 石峡龙眼果实大,产量高,清甜之中带有蜜糖的味道。传说,“石硖”最早是"石夹"的意思,最早的龙眼树是从大石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树根被大石夹住,只好往深土层里钻,树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气",结出来的龙眼果特别好吃。 ·木瓜 又名番木瓜,又名万寿果,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岭峭南果枉王"的称号。 木瓜原产墨西哥,17世纪时传入我国,现广东各地均有栽培,而以广州市郊最为集中。 木瓜是番木瓜科常绿软木性乔木,与香蕉、菠萝同称为"热带三大草本果树"。广州所产较好的品种有岭南种、穗中红、泰国红肉等,品质以岭南种为最佳。其果形长圆丰满,肉厚籽少,有桂花香味。木瓜果实硕大,其果重一二公斤,大的可达六七公斤。其果鲜食,口味美好,营养丰富;还可炖食,冰糖炖木瓜可清心润肺,医治喉炎等疾患;未成熟的木瓜可糖渍,作蔬菜煲汤食用,或掩制成"咸酸木瓜"等。 ·糖心菠萝 “糖心菠萝”属沙捞越种。沙捞越种又名“夏威夷”,果实重两三公斤,果眼大而浅,一般削皮后即可食用。其果形端正,果肉柔滑多汁,甜酸适中,是鲜食和制罐头的优良品种。“糖心菠萝”中,尤以广州黄埔区黄登村出产的“黄登菠萝”为最佳,它以个大肉厚汁多,甜似蜜,芳香异常而闻名远近。 ·增城挂绿 “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四百多年树龄,高五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一百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菠萝 原名凤梨,原产巴西,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有那多个品种岭南四大名果之一。 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每株只在中心结一个果实。其果实呈圆筒形,由许多子房和花轴聚合而长成,是一种复合果。菠萝果皮有众多的花器(俗称果眼或菠萝鸡),坚硬棘手,食用前必须削皮后挖去。 菠萝一年有三次结果期,品质以6至8月成熟为最佳。鲜食以果色新鲜,果形端正,果身坚实,熟度八成的为好。菠萝常见品种有神湾种、巴厘种和沙捞越种三种,而以近年广州果农精心培育的“糖心菠萝”为最佳。 ·柑橙 柑、橘、柠檬、橙与抽子是水果中的一大类。柑橙是广州名果之一,在广州广为栽培。早在五世纪南朝时期,广州已有很多的橘柚园。今天美国的花旗蜜橘,就是广州甜橙当年由欧洲间接引种去的。 柑橙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春末、夏、秋开白色花,果扁圆,红或橙黄色,味甜酸。盛产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广州地区柑橙类主要的优良品种有:暗柳橙、蕉柑、检柑、大红柑、四会柑、蜜柑、年楠、新会甜橙等。广州人称:高身橙,光身橘,扁身柑,形象地说明了橙、橘、柑的外形。其中,白云区罗岗镇生产的罗岗暗柳甜橙最负盛名。 ·荔枝 有"果王"之称的荔枝,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其果形别致,颜红悦目,果肉状如凝脂,清甜浓郁。优良品种有糯米糍、妃子笑、挂绿等,而以淮枝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荔枝是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荔从化荔枝枝品种有100多个,仅广州就有60多种。 爸爸妈妈可以买一些 沙河香米饼 味道香甜 也好消化 叔叔婶婶可以送点荔枝干了什么的 兄弟们其实最随意了 你自己去品尝品尝什么好吃可以买一些回来 女性朋友嘛 老婆饼吧 有可能发展为 -.- 咳咳 都是男人不解释 望采纳蓝屏怎样从底款划分中国广彩瓷器年代
阶段特征:
创烧的初期阶段
广彩瓷器的出现和发展是和广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有关。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出入口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之重华瓷,或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也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应是广彩的初创阶段,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岁无定样,故广彩的特色不太显著,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或者见到也不清楚是广彩。
广彩开光人物盘口瓶,颈部和腹部均有两菱形开光,上两开光绘山水,腹部两开光内绘清装人物小景,只是以锦纹相隔,露出大片白地,而不是广彩惯用的满地,金彩也不多,只在口沿处的锦带中配以五瓣金花,这是初期广彩的瓷画特征。
成熟阶段
大约在乾隆 、嘉庆时期,广彩瓷已显现出广彩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
开始,在一些著作中出现,把它作为“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记载下来,这一时期主要使用了广州所制的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有了这几种彩料,就使得广彩瓷像换了新装一样,显得多姿多彩了。
在画面方面,除参考传统绘画瓷外,多仿照西洋画法,或来样加工,时间长了就行成了广彩特有的风格,如广彩外国风景盘,画面很简练,只是盘心用红、赭、金三色绘制欧洲风景的画面,笔法如钢笔素描,阴暗分明,是仿照西洋画的画法而加彩的。
此种色彩是在广州配制的,广彩行话叫麻色,其实是用红与黑两种色配成的深赭石色,多用于外销瓷器上,在江西景德镇很少用此色,此盘应是外商来样加工的品种。
在出版的《民间藏珍》一书中的乾隆广彩盘,此盘为金边图案形花带,盘壁与底交接处画小结花一圈,盘心绘折枝花卉数枝,花卉的上方绘一葡萄牙皇室中的纹章,无异是来样加工的纹章瓷。
馆藏还有一件广彩奖杯瓶,腹部两开光内的主体纹饰以干大红加金彩绘制的奖杯,衬以小朵花卉,开光外和折足处均绘带卷须的四瓣花卉,纹饰精细,颜色艳丽,布局疏朗,主次分明,互相衬托,是件很精的产品,也应是外商来样定绘的产品。
繁盛阶段
广彩到了清代后期的道光至光绪时期可说已达到了繁盛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这时的颜料已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使彩绘更加丰富艳丽。
在装饰花式设计方面,已改初期的“岁无定样”,而成为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合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
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这时更发展,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程式,可以运用到所有的产品构图上去,如整套的餐具,放在盘子上合适,放在碗上也合适,放在汤匙、小碟上都合适。
使整套餐具的纹样既完整又统一,布局整齐,并可容纳时果花卉、鸟雀虫鱼、人物、山水等题材内容于一件产品里面,因为碗、盘、碟等产品中心用一夹金圆圈,采用十字开幅,开四斗方,加上花果、蝴蝶织金作地,就可以千变万化。
同时纳入一个固定的程式,易批量或整套生产,中心夹金圈内可以写花、鸟、石,也可以绘上外国商标或洋行的徽章,适应性比较强,这样就促进了广彩瓷的大力发展,在生产上可以有分工,各司其责。
其代表作品如清道光年制款的豆青地广彩花鸟蝴蝶纹盘,盘内画满了各式各种形态的花、鸟、蝴蝶等,画工精细,色彩鲜艳,有明显的广东特色,名为“满地式”。
另一件是同治广彩人物双鹤耳大瓶,开光内画人物小景,人物形态各异,画工精绝,广彩界称为“同治彩”的便是此类。此瓶不但颜色丰富,金彩亦多,真可谓“金碧辉煌”,应是这一时期的广彩瓷的代表之作。
光绪人物花鸟盘,采用十字开幅,开四个斗方,以花果、蝴蝶作地,光内绘花鸟人物,两两相对,中心一夹金圈,内绘花鸟(亦可绘上外国商标),此种花式可千变万化,易于批量生产,行业上称为“织金人物羽毛”的便是此类。
参与和创新
到了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一些知识界和画家的参与,使广彩瓷画有了创新之作,并出现了新彩绘组织,如《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铭款,都有实物传世。
广东博物商会是清末当时的一些知名画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创办的,他们先是在河南宝岗附近,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里开设了绘画和彩瓷的艺术室,后又合股建立了“广东博物商会”,一面从事彩瓷的研究和生产,一面在博物商会烧窑处制造炸弹,来支持革命。
因此,当时也绘制了不少广彩瓷器,可惜多已外销,留下来的很少,所知香港艺术馆出版的《高剑父的艺术》一书中,有高剑父所画的“螳螂盘”、“牡丹彩瓶”两件作品传世。
广州市文物总店有一高剑父“猛狮盘”,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高奇峰、潘冷残、陈树人合画的“冷月栖篁盘”其上画麻雀七只,栖于雪竹上,下绘一圆月作初升状。
据云“奇峰画雀,冷残画竹,而陈树人补冰轮”是件十分难得的辛亥革命时期的纪念物。高剑僧绘制的“群鹿瓷版”,以墨彩绘梅花鹿六只,群鹿立于初春土肥草盛的田野上,岭头的公鹿仰首瞪目,似发现远方的敌人来袭,正在觅食的小鹿也都停止了吃草,神态生动,栩栩如生。
上书“庚戌(1910年)粤彩广东博物商会高剑僧作”,下盖长方红印“剑公画”三字;广东民间工艺馆收藏的一件广彩寿星碟画的是一老寿星用拐杖吃力的背着一个大寿桃,当是为人祝寿之用,虽寥寥数笔但画意生动自然,上题诗一首下书庚子(1900年)飞岩老人写于博物商会。
本馆还藏有一件盖有“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款印(图13),是和博物商会同时的另一彩瓷组织,产品多是山水、花鸟、人物的题材,很少使用图案作装饰,表现技法大多是国画的形式。
除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几件岭南画派画家所绘瓷器外,稍后的“岭南艺苑”还有一些他们的得意门徒所绘制的彩瓷传世,所知广州市文物总店藏有赵少昂的彩绘向日葵盘,杨善深画的大红花盘等8 件。
发展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瓷器在世界畅销,广彩瓷出口量亦不断扩大,生产迅速发展。广彩瓷逐渐与铜胎烧珐琅分离,成为独立的行业,并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成立了行会组织“灵思堂’。
广彩产品亦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欣赏艺术瓷的彩绘技法以国画画法为主,讲究技巧,笔工精湛,内容多为人物花卉,亦有外国油画的西方风景、人物和故事。日用瓷包括碗、碟、壶、盅等,加彩方法简单、豪放、富于民间装饰风味。
广州彩瓷的生产流程分为新样品设计、描线、填色、封边、斗彩、炉房等工序。构图设计讲究完整、统一、和谐,这是广彩最大的特点。随着新颜料的使用,彩绘颜色更加丰富,更加鲜艳。
19世纪初,广彩开始仿照中国缎锦纹样作瓷器装饰,此技法称为“织地”,后用金水织地,发展为“织金地”且普遍用于各种瓷器,成为广彩花色的一种基础,形成了近代广彩“织金彩瓷”的特点。
自从采用乳金作地色后,色彩更加灿烂艳丽,织金满地.金碧辉煌,逐渐形成了广彩“堆金积玉”的独特风格。岭南画派大师们与广彩的渊源殊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岭南画家居巢、居廉、高剑父、陈树人等积极参与了广彩的技术研究和实践。
高陈二人还开设彩瓷艺术室和瓷画厂,进一步提高了广彩的技艺。高剑父的学生刘群兴创作了150件“十二王击球”瓷箭筒,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博会奖项。
广州织金彩瓷的风格不同于以景德镇代表的江西彩瓷,广彩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广彩是运用我国织锦图案的手法,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
;广彩利用各种颜色和金银水进行钩、描、织、填,宛如无数金银彩丝织于白玉之上,显得是那么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有一首诗十分概括和形象地总结出广彩的特色:“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
数百年来经过艺人们一代代不断发展、创新,广州织金彩瓷已生产出90~100多头光彩夺目、雍容华贵的配套餐来以及茶具、大皮碗、圆盘、笔筒等。1956年建立的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生产的广彩花色品种有100多种。
其中仿古的“双凤朝阳”、“汉宫秋月”、“鹅蛋寿月”以及“堆花儿童节”、‘游河乐趣”等最著名。“红地百花彩凤15头梨形茶具”获轻工部陶瓷评比优秀奖,“黑地百花15头白兰茶具”获全国旅游产品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1956年建立的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生产的广彩花色品种有100多种,其中仿古的“双凤阳”、“汉宫秋月”、“鹅蛋寿月”以及“堆花儿童节”、‘游河乐趣”等最著名。“红地百花彩凤15头梨形茶具”获轻工部陶瓷评比优秀奖,“黑地百花15头白兰茶具”获全国旅游产品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来源:-广彩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